服務項目:
最新消息
房市在升息趨勢下交易持續縮減,根據房仲最新統計,10月交易量與9月相比雖有持穩,較去年同期卻呈現大幅大滑。台灣房屋集團的內部資料顯示,10月7都交易量年減幅近一成,住商機構最新的業績顯示10月交易量年減幅達37%。
住商機構統計旗下加盟店10月成交業績,全台交易量增較9月增加4%,卻較去年減少37%。其中,台北市月減4.3%、年減40.1%,新北較上月增加23.6%、年減27.6%,桃園月減6.6%、年減42.8%,台中月增4.8%、年減28.5%,台月增9%、年減32.1%,高雄月增4%,年減43.8%。6都在10月的表現雖然還有月增,年增率方面則是全面衰退。
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,10月價量7都交易量較9月減少3.3%;與去年同期相較,7都整體交易量年減9.9%。台北市月減9.1%、年減6%,新北市月減2.3%、年減12.2%,桃園市月減0.7%、年減12.2%,新竹縣市月減2.3%、年減9.5%,台中市月減5.8%、年減7.4%,台南市月減2%、年減10%,高雄市月減1.2%、年減12.3%。價格則幾乎都是上漲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國門雖開,疫情對民生的影響趨緩,但是升息以及股匯市的震盪澆熄房市買氣,買方出價愈趨保守,但低利環境仍支撐賣方價格,導致買賣雙方的價格沒有交集,因而降低交易量,使得房市進入冷靜期。
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,10月工作天數多,成交量較9月量增應是受天數影響,由6都狀況可觀察雖較9月增減有起落,比起去年同月大幅量縮,顯示買氣尚未回頭。徐佳馨指出,中南部10月交易狀況比9月好,但年增率大減,透露出只要價格不修正,交易量就不容易擴大,預料後疫情時代房價受通膨支撐,但買盤猶豫,市場可能持續震盪,傳統第四季旺季效應不會太好。
張旭嵐強調,第四季房市呈現「三低」,首先是「交易量走低」,代表區域天花板價的預售屋交易量會首先降溫;其次是「賣方姿態放低」,因股匯市波動,有資金需求的賣方會放大議價空間;第三則是「著眼低總產品」,首購等自住族群受限於升息壓力,應以蛋白區、高CP值的低總中古屋為優先選擇。
Yahoo轉載
許多人因預算、生活機能、工作、學區等不同因素,透過大眾運輸系統讓跨區買房越來越普遍。為解決民眾異地看屋需求,永慶房屋推出「智能化」線上賞屋,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民眾隨時隨地都能在《永慶房仲網》及《永慶快搜app》上,觀看待售屋內720度環景影像與屋外實境街景,宅家就能全台跑透透看房,隱私性高又便利。
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,對首購族及換屋族來說,買房是剛性需求,如何用有限預算買下理想房型及足夠空間是首要課題,若是礙於房價在首選區找不到理想物件,便會轉往符合需求的其他地區找房。為了幫助消費者省去盲目看屋過程、找到滿意物件,持續優化數位工具,除了地圖找房、捷運找房等快搜功能,方便消費者快速找到感興趣的房屋,更瞄準實體帶看痛點,開發出智能化線上賞屋,讓消費者搜索購屋資訊更即時且透明。
以實境找房來說,讓線上賞屋不再侷限於照片的單一視角,提供720度的房屋內部環景,屋內每個空間都能完整呈現,賞屋不怕被「照騙」。實境生活圈則整合Google街景,用戶可自在探索周圍環境,觀察交通便利性、生活機能性,及公園、學區等設施遠近,打造身歷其境的賞屋體驗
專人導覽則提供隨選即看的真人帶看影片,由經紀人實地拍攝,從社區環境、建案外觀,到房屋格局、通風採光,快速展現房屋優勢和特色,也針對消費者在意的空間尺寸、隔音效果等,加強細部講解與多角度拍攝。消費者不需一間一間踩點看屋,也能篩選出總價、格局、屋況及週邊生活機能皆滿意的物件,看到喜歡的房屋再線上約看,出手更精準
永慶房屋表示,買房是人生的重大決策,以前消費者必須看十幾間房,才能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屋況條件。但在科技房仲的研發下,有了「實境找房」、「實境生活圈」與「專人導覽」等智能化線上賞屋服務,消費者能更精準鎖定有興趣的房屋,不只省下寶貴時間,也能更充分地擁有知的權利和完整的體驗。
陳賜傑分享,革新服務並非一蹴可幾,在撥接上網年代,品牌就領先業界於2002年推出永慶房仲網,開啟網路找房服務,隨著無線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持續優化數位平台及使用者介面,擴充行動看屋檔案庫。近兩年數位服務整合再升級,消費者不用出門也能實境賞屋,打造智能化線上賞屋新時代,透過開創的態度擁抱新科技,一持續為購售屋服務帶來更多可能性。
Yahoo轉載
台中14期土地自2020年完成配地以來熱度不減,挾最大規模重劃區優勢,吸引建商獵地、插旗,總計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,14期土地交易規模突破400億。今年則受到總體經濟因素,整體土地交易明顯受到抑制,觀察14期重劃區交易雖有放緩,但在大型建設、區位優勢等利多,建商調整布局策略,更精準鎖定鄰大路、面公園、緊鄰商圈、坪數在千坪以上的大型土地。
信義全球資產公司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表示,觀察近五年實價登錄統計台中各重劃區土地交易情形,可以看出市場對14期的青睞,14期的土地交易走勢,2020年開始呈現爆發性成長,到2021年來到高峰,總交易金額達361億,至2022年上半年土地交易呈現放緩趨勢,總計近兩年交易金額達到441億,超越台中其他重劃區的交易規模。
今年整體土地交易情形降溫,主要受到央行房市管制影響,營建業缺工缺料、營建成本走高,使得建商對資金運用更趨謹慎。信義全球資產中區商仲部經理張現傑觀察,建設公司在14期重劃區購地動能趨緩,但台中巨蛋、漢神洲際購物中心等大型建設題材加持,對建商而言仍具誘因,只要標的具備三項條件,仍是建商布局重點。
一是靠近商圈,14期重劃區緊鄰發展已相當成熟的崇德商圈,目前已有多間知名連鎖餐飲品牌進駐,具完善的生活機能;二是地段及基地面積考量,建設公司在選擇標的時,更傾向鄰大路、面公園的基地,且基地面積在千坪以上,更有利於建商未來興建規劃;三是價格因素,綜合前述考量,只要標的具價格優勢,就會吸引建商進場。
張現傑以其近年成交多筆台中土地的經驗進一步分析,受到通貨膨脹影響,土地等商用不動產,具有抗跌保值、抗通膨的特性,近期也發現,除了建商,也有不少買方看好14期重劃區的未來發展潛能,關注150坪至200坪、可獨立興建使用的土地,以作為資產配置及長期投資的標的。
Yahoo轉載
591實價登錄今天公布統計,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與2022年相比,七都中古社區漲幅前3名,由新竹縣竹北市「好FUN」奪冠,3年間房價由1字頭暴衝至4字頭,漲幅158%。
591實價登錄調查,除上述新竹的中古屋之外,其餘漲幅超過100%的社區還有竹北市「仁發香榭」、「富宇現代城」、台中北區「漢陞圓山」、台南中西區「天鑽大樓」,短短3年間身價皆已翻倍。
591實價登錄指出,七都近3年漲幅最高的中古社區當中,包括台北市由北投「吉星大廈」、內湖「力霸國鼎大廈」、「麥帥新城DEF區」,房價漲幅約3至4成。
新北市近3年漲幅最大中古屋社區包括,新莊「台北愛樂貝多芬區」、鶯歌「天生贏家」、汐止「宏國富邑」,漲幅約5至6成。新莊「台北愛樂貝多芬區」位於新莊歐洲村,周邊生活機能完善,房價較一旁的副都心重劃區更具優勢,吸引首購目光。鶯歌近年因三鶯線話題身價水漲船高。
桃園市近3年房價漲幅最高的中古社區皆由楊梅區包辦,漲幅約7成,分別是「台北比佛利國家公園區」、「台北比佛利加州區」、「聚寶莊」。楊梅由於聯外交通便利,近年在房價高漲之下吸引部分北客及新竹客,中古大樓價格明顯上升,其中「台北比佛利」為千戶造鎮型社區,緊鄰幼獅工業區,不乏投資客買進收租。
台中市由北區「漢陞圓山」、太平區「大毅植幸福」、南區「長億城攬翠區陽光區」拿下近3年房價漲幅最高中古社區,其中「漢陞圓山」漲幅高達140%,其餘兩者則約8成。
台南則由中西區「天鑽大樓」、「統一大廈」及永康區「中華路413巷華廈」奪得漲幅最多的中古社區,漲幅有9成至翻倍。台南近年受益於台積電效應,為當地房市注入活水,其中永康區位在市中心與南科中間,受到不少南科工作者青睞。
高雄的部分,中古屋漲幅約8成,分別為橋頭區「鳳凰時代」、三民區「雙星報喜」、「花語蝶大廈」。橋頭區「鳳凰時代」為此次榜上屋齡最新的中古屋,該社區位於高雄新市鎮內,自台積電進駐楠梓消息傳出後,橋頭區也受惠良多。而三民區高雄蛋黃區,生活機能發展成熟,在高雄車站改建、鐵路地下化及捷運黃線議題加持下,後勢看好。
Yahoo轉載
新冠疫情突顯透天厝「獨棟優勢」也推升房價,今年全台各縣市透天平均總價普遍走升,截至今年第3季底為止,有6區域漲幅逾二成,台北市平均一棟要花5千萬元,年增率逾三成居冠,連彰化、嘉義透天通通站上千萬大關,千萬元想買透天,全台只剩下剩澎湖縣、雲林縣、屏東縣、台東縣及花蓮縣5個縣市而已。
全台房屋價格走揚,在疫情之後更加突顯獨棟優勢的透天,總價帶也普遍走升,依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全國各縣市透天今年第三季平均總價,與去年同期相比,全國共有6個區域總價漲幅超過2成。其中台北市不但是總價最高、也是漲幅最多的縣市,平均總價從逼近4千萬來到破5千萬元,年增幅高達31.6%。
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,一般透天土地持有面積大,在台北市這樣素地稀缺的區域,可有危老都更都更的價值,且台北市透天交易量較其他類型少,因此並非透天交易的主力區,平均總價卻有高度成長。
宜蘭高鐵話題夯 平均每棟近1400萬元漲幅第二高
綜觀透天平均總價大幅成長的區域,除了台北市外,皆為透天是該縣市的主力成交類型,今年第三季平均總價年漲幅第二高者為宜蘭縣,今年平均一棟1,393萬元、年漲幅26.8%,大家房屋宜蘭轉運站加盟店店東周佳瑮表示,宜蘭將有高鐵站的建設議題以及先前的資金熱潮,促進宜蘭房地產價格躍升,雖然目前全台房市降溫,但看好將來宜蘭縣的高鐵商機,依然有買方願意進場,透天類型的買方大約一半為在地、一半來自雙北,雙北的買方多數是退休後想定居,經比較價格,千萬在雙北僅能買2到3房,在宜蘭可以購置空間開闊的透天,且未來有高鐵,往返雙北或南下更為便利,故詢問度不因市場下行而減少。
彰化、嘉義通通站上千萬元 漲幅居第三、第四高
至於第三名彰化縣及第四名嘉義縣市總價漲幅分別為26.3%、22.8%,平均總價從去年第三季不到千萬,今年都來到千萬以上。
此外,全國第三季透天平均總價不到1千萬的縣市僅剩澎湖縣、雲林縣、屏東縣、台東縣及花蓮縣,要在1千萬元內買透天越來越難。
郎美囡分析,除了資金因素,先前工料雙漲讓透天新案開價攀高,拉動新透天及中古透天價格,也因此,許多透天主力縣市因總價漲勢凶,迫使財力有限的首購族、小資族改購買華廈或大樓,加上土地取得成本越來越高,過去透天為主的區域,新案規劃逐漸走向大樓及華廈。
專家建議:買家應留心土地分區是否是住宅區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,許多買方為不受上下樓層鄰居干擾而偏好透天,且透天如產權單純,具有進可攻退可守優勢,頗獲投資人青睞,然而有些土地使用分區未必為住宅用地,卻做住宅使用,提醒買方入手前務必確認土地使用與購置目的是否相符,以免後患無窮。
Yahoo轉載
受升息、戰爭、金融市場震盪等因素影響,全球通膨發酵,造就萬物皆漲,房市回歸剛性需求,也讓桃園成為去年六都唯一人口正成長的都市,更推升房價,其中大溪區成熟的機能、高綠覆的舒適環境,未來還有捷運綠線延伸,與重大建設到位,房市可期。
六都唯一人口正成長的桃園市,去年增加3500多人,自升格至今增21萬人,顯見雙北市中心房價高不可攀,人口外流至桃園各處定居,令機能成熟區段的房市交易續熱,房價也開啟補漲模式。
近期,大溪區房屋買氣增溫,成為自住客首選區,全因四通八達的交通系統,開車行經66快速道路聯外系統,可銜接北二高、中山高國道,前往桃園八德或中壢區,或是沿著國道一路駛進新北市土城、中永和地區,約莫40分鐘車程,但新案價直接砍半,吸引購屋族的目光。
許多注重生活環境與品質的自住客,開車駛離繁華又擁擠的市中心後,在大溪感受到的是低密度高綠覆,保有遼闊的生活空間、呼吸到清新的空氣,印入眼簾的是萬坪公園、河濱綠地,一年四季漫步在月眉溼地生態公園、大溪河濱公園、大溪埔頂公園,欣賞季節限定的風景,感受愜意又悠閒的生活。
此外,大溪周邊有多處觀光景點,鄰近大溪老街、還有慈湖陵寢、角板山公園、新溪口吊橋、大溪老茶場和大溪花海等,每年湧入眾多遊客造訪,更成為長期自住首選,一到假日出門即旅遊。
定居大溪不用擔心日常採買,崎頂、橋愛商圈、員林路上商家林立,各項機能成熟,吃東西與購物不虞匱乏,且有仁和國小、仁和國中雙校園,教育資源充足。
不僅如此,桃園市府祭出「三心六線」軌道建設計畫,大溪未來會有捷運綠線從八德延伸至此、為了紓解車潮,規劃設置埔頂轉運站,供客運與市區公車轉乘接駁,各項重大建設也陸續動工。
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,大溪區市中心發展成熟,且聯外交通便捷,未來還有多項重大建設與利多逐一兌現,國道沿線的八德、新北中永和一帶,應會出現希冀以時間換取空間的購屋、置產族,也將成為穩固大溪價格原因之一。
Yahoo轉載
去年以來房價大漲,明年公告土地現值、後年調整的公告地價可能有感上調。房仲業指出,2017年起全台公告土地現值多呈現上下微幅調整,若沒有特殊政策考量,關係增值稅和地價稅基的公告土地現值、公告地價可能都會明顯調漲,公告土地現值可能連五漲,尤其房價飆漲的新竹地區,漲勢恐相對有感。
信義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,地價調查是採取前一年9月2日至當年9月1日期間內的不動產成交案件,而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間,正是房價大幅上漲的期間,明年公告土地現值、後年公告地價可能會因此而調漲。
以內政部房價指數顯示,六都今年第二季的住宅價格指數,普遍年增率達到6%~14%,南二都的台南與高雄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也達12%~14%,漲幅最小的是台北市的6%,過去一年全台的房價漲幅相當明顯。
曾敬德表示,通常地方政府決定調整方向與幅度時,也會考量當下的時空背景,若沒有特別考量,則明年售屋要繳納的土增稅可能因此增加,而後年公告地價若調漲,則絕大多數的屋主與地主地價稅也會跟著增加,房價大漲後的交易稅、持有稅都會跟著增加。
全國公告土地現值調幅在2014、2015年間均高達12%以上,不過自2017年起調幅多在2.5%以內,2018年還調降0.8%,相較於近年調幅不大,若反應過去一年房價大漲,明年公告土地現值調整有機會挑戰連五漲。而二年一調的公告地價經過2018、2020年的調降,今年調漲約2.7%,預期後年調漲的機會相當高。
Yahoo轉載
今年初房市還炙手可熱,不過時序第四季十月,或許是受台股狂瀉影響,已開始吹涼風,最新市調統計結果顯示,北台灣都會區預售屋和新成屋市場,買氣節節下滑,銷售率已面臨5成保衛戰。
市場專家建議,若銷售率跌破5成,業者也需謹慎控制供給量,避免爆量使得市場平衡被打破;一旦水庫裡的水滿出來,在下游戲水的人只有逃跑一途了。
據住展雜誌統計,北台灣預售新屋市場今年來每月的近一年平均銷售率,在2月達到 61.33%最高點,之後便逐月下滑;至9月,近一年(2021年10月~2022年9月)平均銷售率來到約52.92%,為今年單月最低點,意味著新建案銷售速度正在趨緩當中。
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,Q2升息與本土疫情大爆發後,新建案市況直直落,市場專家紛紛預期,房價即將反轉下殺,但實際上,預售屋房價,依然持續上揚,原因與近一年銷售率仍在五成多空分水嶺之上有關。
何世昌分析,不過需注意的是,一旦銷售率跌破五成,價格下修的壓力就會浮現。
住展雜誌調查,今年預售屋市場平均銷售率,從3月開始下滑,4月下挫幅度加大,升息與本土疫情爆發為最主要的導火線,其次是俄烏戰爭引發台海危機聯想,導致資金出走、豪宅市場成交萎縮。升息打擊的是購屋信心,疫情爆發則影響民眾出門看屋意願、推遲購屋計畫。
何世昌表示,尤其以4月疫情失控衝擊最劇烈,近一年銷售率於當月重挫近3個百分點;當這三件事匯集在一起,新建案市況因而受拖累。
何世昌指出,北台灣新建案銷售率走勢,預期至11月都會逐漸下滑,倘若選後12月買氣未能回升,2023年Q1新建案近一年銷售率將會跌至50%多空分水嶺以下,則最快 Q2房價可能出現轉折。但如果選後銷售率上揚,則反轉下跌的空襲警報將暫時解除。
Yahoo轉載
台股17日加權指數失守萬三大關,今年從高點以來修正也超過5,000點,信義房屋針對網友進行問卷調查,調查結果顯示主要都會區的購屋人中,新竹人自備款虧損的比例最高,有31%受訪者的自備款出現虧損。年齡層方面,以34歲以下年輕人購屋受股市影響較重。